然亦非但一日一个,盖顷刻不停也。
‘儒化中国说的产生和滋蔓是中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文化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弱化、港台海外新儒学‘反哺大陆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自五四以来到文革,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崇法抑儒批林批孔等文化激进主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马列政党分别期望以文化解构和行政手段等方式,彻底取消或者灭绝儒家文化。
自蒋庆1995年出版《公羊学引论》,首次引入政治儒学概念始,大陆新儒家便成为了89之后文化保守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及至之后,则有儒释道三家合流。他说:我把这种关于未来的通盘构想称之为儒教国。关于诸子百家的源流,可参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以及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政治体制改革的顿挫,并没有阻滞改革开放的步伐。
陈启天在《韩非子校释》一书中谈道到:继觉我国自海通以还,已由闭关之国转入国际竞争之局。如果中国真的成了第二个波兰,那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中华文明的重建亦将不复可能。这种成就动机,还看到另外一点,你成就什么。
儒家文化里面没有谈到民治这个东西,严格说来不是民主,而是以民为本的观念,儒家文化里面是有的。小群体之外,就像一盘散沙了。这和西方社会的哲学与一般人的生活的关系是非常不一样的。基本上你要有这个闲钱闲工夫去读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
这与西方社会的乐天知命不一样,在东方社会里面,人家的眼睛都盯着你看,你一定要做到某个地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同时,在中国所看到的儒家文化跟在韩国看到的儒家文化就有差异,就算中国,在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有差异。
西方社会大多数是天主教、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他们的生活核心。儒家里面所强调的,上位者,君也好、父也好,夫也好,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去做,基本的规范,你要尊崇,你要设立基本的楷模,让你下位的人有所遵循。刚才谈到士农工商,在中国社会里面的阶级观念一直都比较淡薄,当然日本例外,这些阶层因素并不是很重要。下位的人看到上位的人做了一些事情,他也愿意接受这种道德规范,这样变成一种相互的,透过这种道德规范把人联结在一起,这有尊卑上下关系在里面。
道德哲学与阶层文化很多西方学者把儒家视为一种道德哲学,生活哲学。这是传统中国很明显的一个现象,跟西方社会很明显的差异。一般的家庭环境不会太差,但也有很多例外,有很多人家里环境确实不好,寒窗苦读,最后还是有朝一日取得功名。文化很难谈,很多人避之不及。
美国一位华裔学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当年很多中国知识分子都愿意接受西方民主观念,五四运动民主科学,愿意接受民主观念,肯定有它的道理,儒家文化并不是完全反民主,如果反民主,这些知识分子也不会一股脑支持民主的东西,必然是儒家文化也有这样的成分在里面。隐隐约约知道士高于农,农高于工,工高于商,但没有很严重的歧视。
在西方社会,宗教就是宗教,宗教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作为整个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因为谈文化很虚,谈了也等于没有谈,但是文化又涵盖了人类生活各个不同的层面,如果要具体来谈,那真的是无所不谈,又很不通则化,不能理清头绪。
还有,儒家很难定义,西方人把它看成是一个宗教,但它不是宗教,它不谈上帝、鬼神,它是一个世俗化的东西,它只关注到现实社会里面,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处事,这跟西方社会以宗教作为核心又有区别。这对整个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政经转型也会有影响,会影响人在整个社会里面做什么样的选择,会造成很大的作用。嘉宾简介:谢复生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这跟西方的哲学不一样,西方古典的哲学都是哲学家关在房间里面想,做一些东西出来,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就算有影响也是很间接的。儒家的世俗化很多西方人提到儒家,往往把儒家视之为一种宗教,在儒家氛围里面,透过国家的强力强导,推动儒家文化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理念,跟宗教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子贡问孔子来生的事情,谈论鬼神的事情,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那也不是。儒家从某个角度来谈,就是在谈成人之学,怎么做一个人,怎么做一个好人,怎么做一个完善的人。
但它是很世俗化的,它不谈神,鬼。西方人对宗教很执着,东方人是把宗教看成一种工具,为了达到某种东西,我就信它。
民治是老百姓主动把他的需要告诉你,透过制度,逼着你不做也不行。而儒家对人的道德规范非常强烈,透过国家,独尊儒术之后,把它变成一个类似宗教的东西来教化人心,这与宗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社会里面强调士农工商,士排在前面,商排在后面。进入专题: 儒家文化 现代性 。把民拉到最高层次,应该以民为本,注意老百姓要什么,想办法满足老百姓想要的东西。在儒家里面不是强调法的概念,不是透过法律的节制,我必须对你做什么事情,你必须对我做什么事情,它是通过一种道德的信念。
这种制度安排,在儒家文化里面或者在儒家思想里面,看不到太多。这就有很大的差别,对西方人来讲,基督教和天主教就有差别,天主教更愿意花时间去侍奉上帝。
在这个小群体里面,我们的结合是非常的紧密。但是后来没有了,科举没有了。
这是儒家文化里面看到的。新教也有很大的差别,不是一概而论,新教基本上做的比较世俗化,你去赚钱也没有关系,这跟过去就有所不同了。
但是中国这种士农工商的阶级观念也不是非常强烈,也不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你作为商人,我就把你践踏在脚下,也没有这样的心态。这种制度安排,在儒家文化或者在儒家思想里面,看不到太多。这跟西方的个人主义心态有很明显的差距。这跟儒家里面的世俗化有关,是它这种倾向有很明显的关系
其对《家礼》唯一有创意的补充是,在进行合卺礼时,要歌唱《关雎》及《思齐》二首诗。朱子的社会实验是由社会大众完成的,其结果则是成功的。
从最早的儿童读经热,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学热。改造的原则如下:1.大本大原严格遵循朱子之教而不敢稍有违背。
《礼记》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篇章——《儒行篇》,讲述了儒学的理想人格,而它的重点是说,追求理想的人格不在于讲论,而在于笃行。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